? 迷失在數據堆里的中國企業

全國銷售熱線:020-22275526 22274250

行業新聞
迷失在數據堆里的中國企業
發布日期:2014-08-21 來源:世界經理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出鏡率越來越高,幾乎遍地開花,而且現在的數據不特指傳統的阿拉伯數字,而是囊括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字、視頻、圖片、私密日記、就醫記錄、交通罰款、購物習慣、天氣預報、情緒波動等等,總之,一切能夠留下的痕跡都將成為大數據研究的對象。

 

      按照《大數據時代》一書中的描述,大數據風暴正變革著人類生活、工作和思維,且明確定義最大的轉變就是:放棄對因果關系的苛求,轉而向相關關系進行探索。這種轉變顛覆了人類千百年的思維習慣,而且把個別偉人“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毀滅地不堪入目。不過,筆者倒不認為大數據是神馬新鮮的玩意兒。其實,這種技術最大的魅力是通過相關的關系找到規律,之后,較為準確地預測未來。早在6300年前,古埃及人通過觀察太陽升起和下落的規律,制作了太陽歷,把太陽單向前進的時間換分為365天為一個周期;2200年前,中國人發現了候鳥遷徙和植物發芽有規可循,于是,制作了24節氣,也就是說,穿著樹葉的那些人,就已經知道了數據應用的妙處了。至于,現在的大數據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移動設備、云存儲和數據處理器的無所不能,從而拓寬了研究領域。

 

如前文所述,中國人制作了24節氣,可以說是領先世界開發出了最早的數據App,但遺憾的是,我們沒能在現代大數據的應用上取得領先位置。正當全世界的專家各出奇謀地解析大數據時,卻只有媒體行業得到了真正實惠,畢竟,寫一篇有關大數據的噱頭文章,還是能賺來不少眼球經濟,但這也正是中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的悲哀,我們高喊要沖進大數據時代,卻連沾邊也算不上,生產效率和營銷效率也沒因大數據的引用而有顯著提高。

 

噱頭將死,中國企業天生不識數?

 

誠然,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出現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最著名的大佬無疑是BAT: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出眾的技術能力讓他們獲得了大量的數據,也讓他們挖掘出了價值可觀的數據寶藏,但這幾個金字塔尖的巨頭不能掩蓋中國整體企業“不識數”的尷尬,連國外的媒體《經濟學人》都跑來嘲諷:中國的企業目前遠沒有實現網絡化和數字化,更沒有參與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趨勢??傊?,中國人有錢引領最潮流的消費趨勢(iPhone手機除外),卻沒有能力引領新興技術潮流,我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術思路和技術產品了,反倒是常去國外拷貝一些回來,而且要給人搞得無比畸形。

 

據國外一些相關機構統計,中國僅有1/5的公司采用了云存儲技術,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40%;中國企業僅將2%的收入用于研發信息技術,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連中石油和中石化這樣日進斗金的企業也沒有對大數據相關技術特別的熱情,也難怪,他們的收入,除了給國家交稅之外,估計都忙著給石油工人發福利了,食用油、面粉、手表、自行車…應有盡有。

 

此外,中國國企在民眾的心中簡直就是“效率低”的代名詞。傳說,這些企業的員工特別喜歡讀報紙以及喝茶水,如果把他們讀過的報紙連起來,估計能繞地球50圈;他們喝過的茶水,估計也夠在北京城市上空下一場連續250天的茶水雨了,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技術能力,而是更關乎制度、人性和文化。或許,國企最亟待解決的不是大數據技術,而是思考如何盡快摘掉官僚主義的緊箍咒。相比之下,有實力的私營企業或者說混合所有制企業,更應該在數據應用方面有所建樹,但讓人感覺尷尬的是,他們投入了足夠的熱情,卻沒有踏踏實實去執行和鉆研技術的心態,最終,也只是把大數據作為噱頭,讓競爭對手驚出一聲冷汗罷了。

 

互聯網三巨頭BAT風光無限,百度擁有巨大流量、騰訊的用戶遍布全球、阿里巴巴的收購隨心所欲,哥仨不僅賺得盆滿缽滿,而且殺氣騰騰,他們就像三輛不斷擴張的戰車,把新興企業收編完了之后,又讓傳統企業心有余悸,或自亂陣腳,或者病急亂投醫,即便是一些曾經叱咤風云,全國領先的大企業,也常常祭出昏招,而大數據常常是他們最有技術含量的噱頭。例如,白家電領域領導者美的空調,前一陣子爆出消息,揚言要斥資150億元打造智能家居業務,這也是美的第一次搞和互聯網有關的事情,她一口氣推出四大管家:“空氣智慧管家”、“營養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構想中的美的智能產品,會整合空調、電扇和空氣凈化器等產品,會實施地更新天氣、空氣等信息,另外,廚房管家會定制菜譜,根據消費者體質推薦營養套餐等等。這些管家看起來很美,但幾乎全部需要大數據技術作支撐,而且美的的藍圖,似乎有點太過于超前,比Google要超前20年左右。但是,對于一家從未涉及互聯網業務的傳統家電企業來說,筆者不僅想問:你的數據從哪里來?你的平臺從哪里來?難不成要去阿里巴巴買,當心馬云把你給收購了…他們的產品說明估計可以直接去出版說印刷成“科幻小說”了。

 

此外,TCL、創維、海信、海爾、長虹這些早早布局互聯網市場的傳統家電巨頭,也沒能摸準大數據時代的脈搏,強悍如海爾,雖然每天都有新的商業理論產生,但它給筆者印象最深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是“于非洲的第三世界,進行了一些非常完美的市場調查”,至于說,其他領域的一些大企業,例如湘粵情好端端地也要轉型大數據,但從其之前先后轉戰旅游、環保、影視的經歷來看,這要么是噱頭,要么是作死,總之,目前中國企業基本不識數。

 

思維變革,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事實上,不單中國企業有“不識數”的特色,這幾乎就是中國人的特色,我們似乎對數字有種天然的排斥感,大多數的中國人更喜歡用玄幻來押注未來,或者希望觀音菩薩突然就溫柔地說出下一期七星彩的中獎號碼…中國歷史上,算命先生、**師的地位曾一度高于數學家和程序員。

 

好比,《人民日報》表述姚明時,常說: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運動員,為我國籃球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值得中國全體同胞學習;而美國媒體則慣用量化的標準:姚明全勤的一個賽季,共出場82次,他在場的時候,火箭隊每100個回合的進攻中,可以多得5.6分,防守中,則會少丟5.4分,這總計11分的影響,在NBA所有球員中排名第七,于是,莫雷給了他5年7500萬的合同。雙方的論述,都是在表達姚明的優秀,但顯然,美國的報道給人的感覺更加清晰,也更具體,這就是數字的魅力,也體現了中美媒體之間的思維差異。當然,中國的個別領域也裝模作樣地玩了一些大數據:2009年,國家統計局稱,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售價同比上漲1.5%,或者,每個月的CPI總是上漲一點點,偏偏煮雞蛋就從1元了漲到1.5元了,就連小米去臺灣搶購時,也敢于少了30臺,不知道大陸的數據會不會少一些呢?簡而言之,美國人迷戀數字是為了發現真相,而中國人貪戀數字,則是為了掩蓋真相。

 

筆者認為,大數據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它能夠促使中國制造、電子商務、經濟、體育的發展,但前提是,我們需要靜下新來學習技術,變革思維,還有最重要的:態度要虔誠。

 

星星之火,數中自有黃金屋

 

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在中國企業整體的數據荒原中,依然有些企業走到了前列,大概有25%左右的企業采用互聯網營銷,如前文提到的BAT,還有一些歐美企業的代工廠,也耳濡目染地開始了大數據的探索:

 

阿里巴巴旗下的**網擁有上百萬的商家,消費者的購物清單,每天都會源源不斷地向馬“云”服務器發送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會很容易知悉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購物需求,于是,中國消費只要打開逛**頁面,就會非常巧合地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個籃球,或者一盒避孕套;騰訊獲批民營銀行執照,估計主要會面向小微企業的貸款,而**、微信,乃至財付通上的海量信息,也會幫助其不斷累計數據,從而更準確評估貸款企業資質,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至于,百度搜索就更不用贅述,消費者每一次使用放大鏡,都會留下痕跡。此外,一些與歐美企業合作的代工廠,也會受惠于大數據浪潮,一些以效率為生命的企業,會在組裝線上架設上百條網線,通過掃描*和測試設備來收集數據,監控良率,高管們只要呆在會議室里就會知道產線的情況,黃發垂髫、怡然自得!

 

正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這些前沿企業能夠引領中國走進大數據時代,事實上,我們的企業需要摧枯拉朽的變革,需要透明度,需要逐步降低對廉價勞動力依賴?;蛟S,在尋找新技術支持的過程中,大數據技術將會成為中國企業的好伙伴,最起碼,大學先開設這門課程吧!

 

 

 

本站部分文章或圖片來源于互聯網,本網本著傳播知識、有益學習和研究的目的進行的轉載,為網友免費提供,并盡力標明作者與出處,如有著作權人或出版方提出異議,本站將立即刪除。如果您對文章轉載有任何疑問請告之我們,以便我們及時糾正。

聯系方式:QQ:741266807 Tel:020-22275526。

網友評論
用戶姓名:
評論內容: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 在線客服
    點擊圖標咨詢

  • 服務熱線:
    400-8788-609
    020-22275526
  • 客服QQ
    1239396386
    2219944045